中餐出海元年之后,“海外捞”们找到自己的航道了吗?
日期:2025-05-12 20:51:57 / 人气:9
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里,中餐品牌如同扬帆起航的巨轮,纷纷驶向海外市场的蓝海。2023年,被业界誉为中餐出海的“大航海时代”元年,众多品牌在这一年齐头并进,积极探索海外新市场,试图开辟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那么,在这波热潮之后,“海外捞”们是否真的找到了自己的航道?
一、目的地定位:东南亚的温情与欧美的挑战
出海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目的地。据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中餐品牌将东南亚作为首站,其中新加坡、日本等地尤为热门。这些地区不仅文化上与中国相近,饮食习惯也有诸多共通之处,为中餐品牌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例如,小南国集团早在2008年就在东京银座开设了高端餐厅,为日本上流社会提供上海特色菜肴,虽然经营八年后关闭,但仍为后续品牌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然而,也有品牌选择将欧美作为主战场,看中的是这片市场的广阔与潜力。在美国拥有40多家门店的“快乐小羊”火锅品牌,就瞄准了美国火锅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尽管地理距离和文化差异带来诸多挑战,但品牌通过本土化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当地消费者。
二、主力客户群:华人的乡愁与本地人的好奇
在选择目的地之后,中餐品牌还需明确自己的主力客户群。一部分品牌选择服务当地的华人群体,满足他们的乡愁与味蕾需求。这类餐厅往往以地道的中餐口味为卖点,吸引前来旅游的国人或长期居住的华人。
但更多的品牌开始将目光投向本地人市场,试图通过中餐的新鲜感与独特魅力吸引更多消费者。例如,海底捞在日本推出了符合当地口味的菜单,如樱花水晶冻等节日菜品,成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这种本土化策略不仅提高了品牌的曝光度与接受度,还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品牌体验。
三、供应链搭建:跨境与本地的双重考验
对于出海的中餐品牌而言,供应链的搭建无疑是一道难题。茶百道在韩国的首店开业前,就面临了原料供应的诸多挑战。鲜奶和鲜果等保质期较短的原料需要就地采购,而茶叶、小料等保质期较长的原料则需要从中国跨境运输。这不仅考验了品牌的物流能力,还涉及食品安全标准的差异与合规问题。
然而,即便面临诸多困难,仍有品牌通过努力找到了解决办法。湘菜品牌“农耕记”就在海外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将湖南境内的农产品通过冷链运输至新加坡等地,保证了菜品的原汁原味。这种将供应链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上的做法,为品牌的规模化扩张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结语:本地化与差异化的双重挑战
在大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的输出越来越强势,中国餐饮的海外市场也越来越广阔。然而,出海的中餐品牌仍需面对本地化与差异化的双重挑战。如何既保持中餐的独特魅力,又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与习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这些都是品牌需要深思的问题。
经过初步上岸后的摸索与试错,出海的中餐品牌亟需理清自己的方向。无论是选择东南亚的温情还是欧美的挑战,无论是服务华人的乡愁还是本地人的好奇,都需要紧紧围绕目标群体做全盘服务,并把供应链跟上。只有这样,才能在海外市场中站稳脚跟,将中餐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耀世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骑行经济爆发:从“小众爱好”到...05-12
- 国产女包涨价困局:从「性价比之...05-12
- 中餐出海元年之后,“海外捞”们...05-12
- AIGC在互联网的扎根之旅:玩...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