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杰智能易主:从国资到民企,押注具身智能开启新征程
日期:2025-08-29 17:58:03 / 人气:13

2025 年 8 月,东杰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486.SZ)的一则实控人变更公告,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公司实控人从淄博市财政局变更为自然人韩永光,标志着持续近四年的 “国资控制” 时代正式落幕。而新实控人韩永光背后深厚的机器人产业资源,以及公司明确提出 “进军具身智能赛道” 的规划,让这家此前业绩承压的智能制造企业,迎来了转型与破局的新可能。
一、实控人变更:国资平稳退出,民企力量接棒
东杰智能的实控人变更并非突发,而是经过一系列股权调整后的结果。回溯这一过程,2025 年 7 月 30 日,公司率先披露淄博市财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淄博财金”)拟转让其所持淄博展恒鸿松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 “淄博展恒”)99% 的基金份额 —— 而淄博展恒正是东杰智能控股股东淄博匠图恒松控股有限公司(下称 “淄博匠图”)的控股股东。8 月 25 日,淄博财金与海南鹤平投资有限公司(下称 “海南鹤平”)正式签署《基金份额转让协议》,以 16.2 亿元的价格完成转让,这一交易直接推动东杰智能实控人从淄博市财政局切换为海南鹤平背后的自然人韩永光。
从国资入主到退出,东杰智能的 “国资时代” 始于 2021 年 12 月。当时淄博匠图以 14.72 亿元收购公司 29.44% 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淄博市财政局同步成为实控人。此次淄博财金退出,从财务角度看堪称 “平稳且保值”:16.2 亿元的转让价格较 2021 年入主成本增值 1.48 亿元,增幅达 10.05%。原国家发改委特邀财务专家王立慧指出,这一操作符合国资 “保值增值” 的首要职责,尤其在东杰智能 2025 年上半年扭亏为盈、二级市场股价预热的窗口期,国资以 “未亏损” 姿态退出,既守住了资产安全底线,也为公司引入市场化运作力量创造了条件。
市场对此次变更的积极预期,早已反映在股价上。从 7 月 31 日到 8 月 27 日,东杰智能收盘价从 12.43 元 / 股飙升至 23.18 元 / 股,市值从约 56.66 亿元涨至 105.67 亿元,涨幅高达 86.5%。投资者看重的,正是新实控人韩永光带来的产业协同潜力 —— 公开履历显示,韩永光在机器人领域布局深厚,身兼多家机器人公司董事及董事长职务,其中便包括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遨博智能”)的董事,而遨博智能在协作机器人出货量上连续 5 年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超 36%,这为东杰智能后续切入具身智能赛道埋下了重要伏笔。
二、业绩困局:从持续亏损到短期扭亏,转型迫在眉睫
东杰智能此次实控人变更,也与公司此前面临的业绩压力密切相关。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服务商,东杰智能以智能物流装备为核心,融合 5G、大数据、AI 等技术为企业提供 “物流 + 信息流” 解决方案,但其近三年业绩却呈现持续下滑态势: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营收从 11.43 亿元降至 8.07 亿元,净利润从 3971 万元转为连续亏损,2023 年亏损 2.43 亿元,2024 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 2.57 亿元。
对于业绩承压的原因,东杰智能证券部工作人员坦言 “市场环境变化是主因”,而深层来看,多重挑战交织导致公司发展陷入瓶颈。首先是行业竞争加剧,东杰智能需面对德马泰克、胜斐迩等国际巨头,以及诺力股份、今天国际等国内同行的双重挤压,智能物流装备市场逐渐进入 “红海” 阶段;其次是技术迭代压力,随着智能制造向更高阶发展,公司在软件算法、高端人才储备上的短板逐渐凸显,难以快速响应客户对智能化、个性化解决方案的需求;再者是下游行业周期性影响,公司业务高度依赖新能源汽车、钢铁、化工等行业的资本开支,这些行业的波动直接导致公司订单不稳定;最后,此前国有控股模式下,决策灵活性不足、多元业务协同薄弱等内部问题,也制约了公司的市场反应速度与创新能力。
值得庆幸的是,在实控人变更前夕,东杰智能迎来了业绩曙光。2025 年 8 月 25 日,公司发布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5.39 亿元,同比增长 24.9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94.54 万元,同比增长 113.96%,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这一短期业绩改善,既为国资退出提供了有利窗口,也为新实控人接手后推动业务转型奠定了基础。但东杰智能证券部负责人也清醒表示,“业绩改善需要一定过程”,未来能否实现持续盈利,关键仍在于新业务赛道的拓展与核心竞争力的重塑。
三、战略转型:锚定具身智能,业务协同打开想象空间
“具身智能是大趋势,未来公司也会进军该赛道”—— 东杰智能证券部相关负责人的这番表态,明确了公司易主后的核心战略方向。而新实控人韩永光及其关联企业的资源,将成为公司切入这一赛道的关键支撑。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强调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的身体结构与感知能力,能在物理世界中自主完成复杂任务,目前已在智能制造、物流仓储、服务行业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东杰智能选择进军这一赛道,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自身业务基础与关联资源的协同考量:一方面,公司深耕智能物流仓储装备多年,在自动化产线、仓储机器人、物流系统集成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场景经验与客户资源,这些场景正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重要应用场域;另一方面,韩永光关联的遨博智能在协作机器人技术上的优势,可与东杰智能的物流装备业务形成互补 —— 协作机器人擅长人机协同作业,而智能物流装备负责货物传输与存储,二者结合能为客户提供 “搬运 - 作业 - 存储” 一体化的完整解决方案,大幅提升智能制造的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这种业务协同在东杰智能的公告中也得到进一步明确:新实控人将利用自身控制的技术与产业资源,赋能公司现有产业迭代升级,研发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拓宽高端智能制造业务版图。从人事衔接来看,公司早在 8 月 1 日就已提名韩永光为第九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为战略落地做好了组织准备。此外,淄博本地与遨博智能的深厚渊源也为协同提供了便利 ——2020 年淄博临淄区政府曾助力遨博智能融资 3 亿元,推动其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如今东杰智能与遨博智能在淄博形成 “本土联动”,有望进一步降低合作成本,加速技术落地与市场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淄博国资虽不再是实控人,但并未完全退出东杰智能。天眼查数据显示,淄博匠图的第二大股东为齐信私募基金管理(淄博)有限公司,后者由淄博财金全资持有,实际控制人为淄博市财政局。这种 “退而不离” 的状态,既体现了国资对东杰智能未来发展的信心,也为公司后续获取地方政策支持、对接本地产业资源保留了空间。
四、未来挑战:技术、竞争与盈利,三重考验待突破
尽管东杰智能押注具身智能赛道具备诸多优势,但要实现从 “传统智能物流” 到 “具身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的转型,仍需跨越多重挑战。
首先是技术研发门槛。具身智能涉及机器人运动控制、环境感知、AI 算法、人机交互等多个前沿领域,技术复杂度远高于传统物流装备。东杰智能此前在高端技术研发上存在短板,虽可借助遨博智能的技术资源,但如何将外部技术与自身业务深度融合、形成自主核心技术,避免陷入 “依赖外部技术” 的被动局面,是公司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此外,具身智能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公司需在保证现有业务稳定的前提下,平衡研发投入与盈利需求,这对其资金规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是市场竞争压力。目前,国内外科技巨头与创业公司已纷纷布局具身智能赛道,既有谷歌、特斯拉等拥有强大技术与资金实力的国际玩家,也有优必选、达闼等国内领先企业,东杰智能作为后来者,需在激烈竞争中找到差异化定位。从现有资源来看,公司可聚焦 “物流 + 具身智能” 的细分场景,凭借在物流领域的场景积累与客户基础,打造针对性解决方案,避免与巨头在通用领域正面竞争,但这也需要快速形成产品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
最后是盈利模式的探索。具身智能目前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许多应用场景尚未成熟,盈利模式仍需验证。东杰智能此前主要依靠设备销售与系统集成获取收入,而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可能涉及 “硬件 + 软件 + 服务” 的多元化盈利模式,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盈利闭环,实现技术价值向商业价值的转化,是公司长期发展的关键。短期来看,公司需借助与遨博智能的协同,快速推出试点项目,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方案可行性,逐步积累客户信任与市场口碑。
从国资退出到民企接棒,从业绩扭亏到锚定具身智能,东杰智能正站在转型的关键节点。新实控人带来的产业资源、公司自身的场景积累,以及具身智能赛道的广阔前景,为其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技术研发、市场竞争与盈利探索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未来,东杰智能能否在具身智能赛道实现突破,重塑企业竞争力,不仅关乎自身的生死存亡,也将为传统智能制造企业的转型提供重要参考。这场 “易主后的转型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作者:耀世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寒武纪股价超越茅台登顶:A股“...08-29
- 液冷、AI芯片,薄膜铌酸锂,有逻...08-29
- 东杰智能易主:从国资到民企,押...08-29
- 一群援鄂医生的 “人间值得”:从...08-29